close

詩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,是詩人智慧、情感與經驗的結晶,所以能不能感動讀者,其實是非常 personal的事。那牽涉到有沒有『與心相印』,故很多時候所謂名篇鉅作,吾可以從技巧方面欣賞讚嘆,但無法有所共鳴,原因、有太多的可能....


從小,於教育體系中所學、幾以唐詩三百首為主,沒錯,這三百首確是文學史上一巔峰,表現出盛世氣象,但除此之外,似乎其他(譬如宋詩)就有些匱乏,以是之故,吾以一種隨興(隨便)的態度來紀錄一些讀詩的心得,引介一些比較沒名氣的篇章,聊以自娛。


舟中夜坐   楊萬里


與月隔一簟,去天爭半蓬;

若無蓬與簟,身在太虛中。


詩題與頭兩句、就讓讀者眼前出現明晰的景象,與月隔一簟(墊):於舟中、與水中月影隔著草蓆(讀了幾次才懂)

去天爭半蓬:仰望一半被船蓬所遮之夜空。這個爭、劣者覺得有種『想探頭欲將夜空盡收眼底』之意。

後兩句轉入理趣,若無蓬與簟,身在太虛中:若是沒有船篷與草蓆,好似身體懸浮於太虛之中(很像太空中無重力狀態)


很簡單有趣的小詩,表現出南宋詩人楊萬里獨特的風格。楊萬里,號誠齋,出自江西詩派、後來卻走向其對立面,

江西詩派主張『去陳反俗』、『句句有典』,但楊萬里的誠齋體後來大行於世,走得卻是淺白的路子(有類白居易之于盛唐)甚至有口語入詩的情形,用的妙就會有「一峰忽被雲偷去」的效果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豢龍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